西藏这些宫殿,为何多建在山崖之上
宫殿,世界各地皆有。
总体规模宏大,形象壮丽,格局严谨,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,突显王权的尊严。
但似乎在西藏,将寺庙、宗堡建于山顶或山崖的建筑模式。在西藏这个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上几乎普遍存在。
这些宫殿与别处不同,它们不止孤独的守望过岁月,更守望着信仰的大门。
那些经历风霜的高墙大瓦,有的坐落于山崖,有些深藏于山涧。当眺望着远处的雪峰与蓝天时,才知道原来每一处宫殿,都有着自己的故事。
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成就的最高体现,不仅因为它是藏族建筑中最具高原特点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,也因为其修建难度最大和所体现的建筑技艺最为杰出。
修筑在高耸的自然山体上,以山巅作为天然基座,并完全依山势的起伏修建,从而借助高耸的自然山体来衬托出建筑的雄伟、高峻与挺拔。
布达拉宫因为是建在孤山上,因此布达拉宫好像横空出世的天上宫阙,远在十几公里之外,便可以看见它屹立的雄姿。
就此而言,布达拉宫不可谓不是世界建筑界的奇葩,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。
但是这种依山而建,山寺合一的建筑物,在西藏还有很多,可以说布达拉宫仅仅是这类建筑的集大成者。
山南乃东县的雍布拉康、山南洛扎县的卡久寺、阿里地区扎达县的古格王朝遗址、昌都市丁青县的孜珠寺日喀则市的江孜古堡等。
·雍布拉康·
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,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。位于山南市泽当镇东南方向,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。
虽然它的建筑规模与知名度都与布达拉宫不可同日而语,但是它的建造时间却是比六世纪才开始兴建的布达拉宫要早。
雍布拉康的建筑本身规模并不大,但借助于高耸的山势,也显巍峨挺拔、气势雄伟,成为西藏山崖式建筑的典型代表。
·江孜宗山古堡·
江孜是一个盆地,农业异常发达。在一片蓊郁的色彩当中,突兀拔起一座褚黄色的石山,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墙红顶的宫殿,它便是江孜宗山古堡。古堡遗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,整个古堡群错落有致的雄踞山顶。
宗山并不高,但江孜周围地势平坦,宗山就显得鹤立鸡群。江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一条孔道,是南亚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。正因为这样,宗山古堡在历史上演出过及其悲壮又及其辉煌的一幕。
·古格遗址·
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,宫堡坐落于西北的象泉河南岸。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,就偏居此地。
宫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高坡上,地势险峻、洞穴、佛塔、碉楼、庙宇、王宫有序布局,自下而上,依山而建,直逼长空,气势恢宏壮观。
而建在山上的古格宫殿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,整个宫殿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,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,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。宫殿总是高高在上,这一方面是为了防御,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古格当时至高无上的权力。
然而,战火摧毁了宫堡,黄沙淹没了豪杰,遗迹更留下了无数的秘密。
有人将这类建筑称为宗堡式建筑,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山崖式建筑。关于为什么要把这类建筑建在山崖上有不同的观点,一派的观点认为是为了安全的需要,目的是防御。
还有一派的观点认为是宗教信仰有关,是为了与神的世界沟通,当这些建筑是世俗政权的宫殿时,这些山崖式的建筑更想表达一种“王权神授”来自于天的观念。
建造宫殿,要考虑到防御,这是肯定的。但要把这些建筑建造在山崖上的主要目的归结为防御显然太功利化,但不论是一种防御还是西藏神山崇拜的信仰体现。
那些建在山顶与山合二为一的建筑,是神山的缩影,是旷野中庞然的神山在人世间的替代。